引言
近些年,随着医保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创新产品的加速迭代,让我们看到医疗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本土企业不断创新,集中采购迅速降价,更加印证了“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既往不恋、纵情向前”,不断拥抱变化将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新常态。医保政策的改革缩短了医药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进一步压缩了上市的时间窗。据艾昆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IQVIA)对市场数据的分析,上市前6个月的表现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上市后期的表现。在此情况下,IQVIA认为新产品的成功上市同样满足“8020”原则(又名二八定律,指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部分),并在整个产品周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图1)[1]。
图1 成功上市的6个月时间窗:8020原则
此外,不仅是医保政策的改革,医药行业的研发方向也发生了变化,治疗药物在精准化和靶向性领域上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以治疗性单克隆抗体为例,其商业开发始于1980年初,到1986年美国批准了第一个MAB产品(muromonab-CD3,商品名Orthoclone OKT3,Janssen-Cilag公司)用于预防肾移植排斥疾病。自首个获批至今,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用于商业销售的产品数量显著增长,2010—2014年期间每年批准3~5个新产品,然而在2015—2019年期间每年批准10~19个新产品(图2)。
研发方向的改变,让我们从普药时代迈入了特药时代。药物法规、医保政策等外环境的快速改变又把我们推进了“乌卡”时代[VUCA时代: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模糊(ambiguous)]。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负责管理临床专家以获取临床洞见为主要任务的医学联络官来说,从能力角度需要做哪些准备和提升呢?
图2 单克隆抗体的年度批准数量,显示自1985年以来每年在欧洲、美国首次批准商业销售的数量[2]
医学事务已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先驱者”
眼下正在经历一场医药企业上市环境的变革。从内部来看,过去医药企业主要依靠销售的推动力,更多的是关注处方者和支付方,而如今,医学事务从幕后走向幕前,产生更多有价值的医学信息,弥补科学数据单薄的缺陷,为医学和市场策略的制订提供更精准的证据,让“跑车”回到“赛车跑道”上高速驱动。我们可以反观欧美医药企业的人员架构,无论是在北美地区还是欧洲,医学部人员的比例都在逐年增加(图3),这也进一步佐证了医学事务在医药企业,尤其是药品上市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优势。除了企业内部人员架构的调整,药物研发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当下医药企业将更多的焦点放在创新性药物和具有突破性治疗意义的药物上,相应的单抗及小分子靶向药逐渐成为了企业的“明星产品”。
图3 不同部门在上市阶段所占权重的变化
医学事务在上市前准备中扮演“先知”,MSL是“先知”的“眼睛和耳朵”
除了内部因素以外,外部环境的医药政策,如“4+7”带量采购、医保目录的动态更新带来了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从传统的由点到面的医学需求提升为立体全方位的临床讨论。既往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产品数据方面,而现如今,围绕如何参与到临床真实世界平台的搭建,从患者路径中探寻患者如何得到个体化治疗,最大程度提升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 Reported Outcome,PRO)(图4)。这样的转换是在既往的工作内容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指出了在准备过程中需要努力的方向:①熟悉产品的特征,同时了解目前疾病治疗领域中还存在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②筛选出最适合的患者人群肖像,最大限度满足以患者为驱动。③对于围绕临床治疗需求,如何通过研究者发起的研究(investigator initial study/research, IIS/IIR)等产生数据,以填充数据的空白。
图4 医学事务部在上市前的准备
各大跨国公司的MSL对外常常作为临床意见领袖的学术合作伙伴,对内被视为区域学术大使,是区域内的“眼睛”和“耳朵”。作为一线MSL同事面对乌卡的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但作为医学事务的根本和支撑以“患者为中心”的引擎并未改变。从改善患者结局的角度出发,以始为终,MSL需要更多关注这个过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搜集洞察,探寻目前治疗现状中的差距及临床治疗数据的空白,促进真实数据的产生,成为当今MSL实现医学价值的重要环节(图5)。
图5 患者观念的重要作用
精准医学时代下,面对内外部的变革,MSL不仅仅需要懂专业,更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和要求。总的来说,MSL能力的打造可以围绕四个模块展开,分别是:①学术基础:依托夯实的专业知识,完善健全。②商业敏锐度:面对常态的变化,敏锐洞察商业需求,快速反应,将需求转化为科学服务输出。③沟通能力(内外部沟通):带着内部沟通后的问题需求,与外部专家充分沟通,获取关键信息,及时反馈。④科学领导力:扩大医学学术影响力,提出医学策略的指导性意见。每一个模块在不同的跨国公司中都有着不同的地位和要求。这里,笔者将以正在进行的专业能力提升项目“早鸟计划”(e-bird计划)为例,分享一下我们是如何运作学术基础这一模块的。
1. e-bird项目的背景
为满足临床治疗的迫切需求,越来越多公司布局不同的创新产品组合。作为JAK抑制剂和IL17A拮抗剂的“网红玩家”,随着两类拳头产品组合的出现,对风湿组和皮肤免疫组的MSL小伙伴从“搏斗段位”上一开始就发出了新的挑战高度。我们知道JAK与细胞因子IL17A在免疫病理生理过程扮演重要角色,参与了多种不同疾病的发病关键作用[3][4]。
面对处在上市前准备阶段的新产品, MSL团队急需系统地梳理靶点(JAK与IL17A)介导的疾病基础,精准整理内容丰富的医学材料、夯实每一位MSL知识体系的“内力”,希望完成深度与宽度的双核能力储备,为提升先知眼睛和耳朵的敏锐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2. e-bird项目的诞生:“鸡蛋”归置到不同的“篮子”
MSL工作的核心之一是收集临床洞见,无论是刚上市阶段还是成熟的产品,临床洞见高效的收集中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内部充分讨论,带着问题探寻问题”。一样的道理,对于“网红玩家”的两个拳头产品,反复扪心自问“我们有哪些”(整理和学习JAK和IL17A在哪些治疗领域积累了哪些数据)和“小心求证”(牢牢掌握适应证内的疾病知识和产品属性,临床的医学问询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以满足临床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KOL)的被动问询,对每个区域的MSL同事来说同样的重要。为此,e-bird项目诞生用来为团队提供疾病和产品的知识库,“通过‘鸡蛋归置在不同篮子’的方法,为MSL团队收集临床洞见提供优化、高效、便捷的知识武器。”(图6)
图6 MSL在新药上市阶段所发挥的作用
第一阶段-“知识宝藏的侦探”:开始从总部和本地丰富的数据库中挖掘宝藏,分门别类整理和更新不同的“抽屉”,以满足MSL团队能够快速查找和共同分享文件库。以e-bird项目为例,我们建立了3个“抽屉”,分别装有疾病基础、产品基础和疾病扩展(图7)。
第二阶段-“知识宝藏的解密”:有了分门别类的知识宝藏,开始进入共同学习和群策群辩的解密过程;e-bird项目按设定的频率,在每月文献学习俱乐部(learning club)中寓教于乐,分享的话题中引入“挑战”(每期话题分享后,听众主动出击选择挑战讲者赢积分)和“守擂”(每期话题分享结束,讲者发布问卷答题,答题得分第一名奖励积分)互动环节,让医学内容的学习和讨论变得轻松愉悦兼顾竞争的趣味,也同样实现了在产品上市阶段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步调的统一,在内部跨部门讨论阶段中发现总结更多的关键核心问题。
图7 洞察产生循环
3. 结语
医药的加速上市,产品生命周期迭代的加快,对医学一线同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夯实好自身的“内力”,为产品生命周期卓越运营助力。面对上市前产品中丰富的数据,需要通过整理变成信息,信息在临床中解决某个问题就是知识,知识反复实践形成才能,才能融会贯通就是智慧,对创新产品而言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图8)。案例分享中的e-bird项目,便是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医学生产力的体现。在精准医学的时代,MSL内部这台发动机主动加速,深度解析产品在治疗领域的特点和关联,同样也是为MSL 职能组织一直关注的医学洞见收集和数据生成实现插上加速的翅膀。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下,回到医学的根本以不变应万变,协同运转好这台精准机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造福于患者。
图8 让医学数据会“说话”
致谢e-bird项目组成员:汪林 熊逸凡 李琳 杨茜
参考文献
[1] IQVIA.LAUNCH EXCELLENCE VI. Launch Excellence in a disrupted world: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y; https://www.iqvia.com/library/white-papers/launch-excellence-vi.
[2] BioProcess Technology Group-Life Science Practice, BDO USA. bioTRAK® Database. BDO USA, LLP, Boston, MA, 2020; http://bdo.com/industries/life-sciences/bioprocess-technology.
[3] Patel DD, Kuchroo VK.Immunity.2015,43(6):1040-1051.
[4] Daniella M.S,et al.Nat Rev Rheumatol.2016,Jan,12(1):25-36.
本文仅供知识分享之目的,若存在侵权行为或疏漏,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